文:叶诗琛
图:吴夏璠、视觉中国
梅雨季,当吃货们口水泛滥时,没有一颗杨梅是无辜的。
这颗颜值与美味兼具的果子,曾令周杰伦食指大动,胃口全开!
就让这酸甜滋味填满这个夏天。萧山杜家杨梅,开吃啦~
夏日“必杀技”
西瓜、杨梅、荔枝、葡萄,对抗炎炎夏日的“必杀技”有很多,但杨梅最是不同。这个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作物,凭借其独特风味,让无数文人墨客倾倒。
“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连“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东坡也转投了杨梅的怀抱。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更是在其《杨梅颂》中称赞杨梅“宝跨荔枝,芳帙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
对于每个杭州人来说,没有吃过萧山杜家杨梅的夏天,是不完整的。“我们杜家杨梅,是老祖宗打下的招牌。”与杨梅打了五十多年交道的杜顺法说。
自打记事起,杜顺法就和杨梅“形影不离”。种植、嫁接、培育、采摘,杨梅陪伴他度过了大半生岁月。山上的十亩杨梅是杜顺法的毕生心血。没有高山的阻挡,光照均匀地洒在这片山坡上,受到阳光滋润的杨梅充分生长。杨梅先是淡红,颜色渐渐变深,尽情吸收阳光雨露后,转向深红,最后呈现黑红色。
酸甜滋味的高光
杜家杨梅的采摘季,满打满算仅有25天左右。“早熟品种6月5号开摘,到6月底,所有杨梅采摘结束。”如今正值酸甜可口的高光时刻,杜顺法坚持现订现摘。“前一天订,今天早上摘。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以订上百篮。”
▲杨梅季节,儿子杜华刚也暂时放下工作,回家帮助杜顺法。把装杨梅的竹篮挂在强壮的枝干上,眼疾手快的父子二人开始采摘。杨梅以黑红色、圆厚结实为宜。颜色太红则酸,若是成熟过了头,杨梅软软塌塌,则风味尽散。
遇上躲在高处的杨梅,杜顺法自有妙招。第一招:上树。
每个杨梅人都是树的精灵。杜顺法三两下就攀上了高处,手起果落。
“一手只能摘三四个,多了就会压坏杨梅。”
第二招:杨梅套。
上了树也摘不到的杨梅,就需要杨梅套的帮助了。
把竿子拉伸至合适的长度,将杨梅卡在锯齿边缘,轻轻一拉,杨梅落入套中。
杜华刚介绍说,以前的杨梅套用的是布袋,容易挂在树枝上,压坏杨梅。近两年大家对杨梅套做了改进,竿子最长能达到三米,套子的塑料质地也保证了杨梅的完好无损。
一颗杨梅,鲜到“扬眉”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心不急真的可能吃不到杨梅”。
嗜杨梅的人总是难耐,暮春刚至他们就想着梅雨快来。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一口酸甜多汁。把杜家杨梅整个塞入口中,一口咬下,甜美的汁水在口腔中爆发,果肉细腻,口感绝佳。
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杨梅娇嫩,从脱离树枝的那一刻起,它的风味就在逐渐消弭。不论是采摘后用蕨类植物阻挡太阳直射,还是冰箱冷藏,过了夜的杨梅就如散了气的碳酸饮料,滋味全无。
而作为离杭州市区最近的杨梅产地,驱车一小时就能体验现摘现吃的快乐。即便是购买杜家杨梅,也能做到即买即尝。
不需要冷链配送,也没有长途颠簸。杨梅风味得到百分百保留。
夏日微醺,吃不完的杨梅不如酿成杨梅酒,把季节封存。泡杨梅酒的杨梅以红色为佳,五斤装的玻璃罐子里,均匀铺上五斤左右的杨梅,依据个人口感添加白糖,最后倒入白酒。
只消一个月,一杯闪耀着红宝石色泽的杨梅酒就酿成了。果酒入喉,畅快淋漓,这个夏天也算没有白白辜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5.dafengshizx.com/dfsjj/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