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
正是杨梅收获的好季节
因为产量不算小
杨梅在中国
尤其是江南地区
并算不得什么稀罕水果
甚至是
“一路杨梅摘,无须问主人”
但在欧洲多国
一颗杨梅的售价
可以超过10元人民币
难怪有网友表示
一不小心就吃了
上万元了
当然,也有人在“拉仇恨”
不过,因为在国外值钱
而登上微博热搜的
“杨梅吐气”
并不能轻易实现
杨梅这种水果娇贵得紧
自身没有坚硬外壳/果皮保护
又在雨季成熟
过去,一场大雨往往就能毁掉
一树杨梅
更遑论出口到海外
如今,中国杨梅能走出国门
气象服务发挥了大作用
杨梅一般都在梅雨季节采摘
生长和采摘过程
受降雨影响很大
要想保障杨梅产量、口感、价格等
气象服务必不可少
浙江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
早在年
当地气象部门就和农业部门
联合成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
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
聚焦当地杨梅产业
开展气象决策咨询
和气象服务技术指导
两部门还合作开展了
当地气候对杨梅质量和产量等
影响的研究
打造“气候好品质”
“
采摘杨梅就像在打‘游击战’!气象部门早就告诉我们,今年采摘期雨水较往年偏多。加之他们临近还有精准预报。比如,这两天他们说有雨,我们就抓紧多安排工人采摘。
”
杨梅种植户詹旭东
在收到气象部门点对点的
短信提醒后
抓紧安排工人趁着晴日开展采摘
今年
丽水市青田县的
多亩杨梅生产基地
顺利取得了出境水果果园资质
由于气象、农业等部门大力保障
该基地果品上佳
出口到欧洲的杨梅售价
就达到10元一颗
为当地果农增收多万元
为了保障这些出口杨梅
采摘时不受降水影响
气象部门还专门成立了
杨梅气象服务组
全力做好杨梅采摘期的预报服务
他们将全县果农纳入服务信息群
定时发送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
此外
围绕杨梅产业发展
气象部门也与保险公司等密切合作
为果农减少后顾之忧
随着针对杨梅采摘期降水的
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推出
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大提升
当地发展杨梅产业的信心
更足了
来源
中国气象报
作者
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宏伟通讯员吴丽君李叶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fengshizx.com/dfsxw/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