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人陆游的稽山行,项里杨梅熟,采摘

发布时间:2023/2/28 12:54:21 
北京湿疹医院哪最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4218/

《稽山行》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春雨桑柘绿,秋风杭稻香。村村作蟹根,处处起鱼梁。

陂放万头鸭,园覆千哇姜。春难声如雷,私债逾官仓。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空巷看竟渡,倒社观戏场。

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翠篮满山路,不数荔枝筐。星驰入侯家,那惜黄金偿?湘湖纯菜出,卖者环三乡。

何以共烹煮,鲈鱼三尺长。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镜湖溜众水,自汉无旱蝗。重楼与曲槛,潋滟浮湖光。

舟行以当车,小伞遮新妆。浅坊小陌间,深夜理丝簧。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恨无季札听,大国风决决。

陆游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少见的长寿而高产的诗人。他77岁时说:“予自十七八学作诗,今六十年,得万篇。”这些诗篇,充溢着“忧国复忧民”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其中既有铁马冰河、抗敌御辱的慷慨篇章,又有“柳暗花明”、山乡田野的抒情之作。陆游在85岁生涯中,由于仕途坎坷,屡遭贬斥,有不少时间被迫在山阴(今绍兴)家乡闲居,特别是逝世前20年都在山阴度过。

他对故乡山水、人民生活十分熟悉,怀有深厚的感情。“山阴古称小蓬莱,青山万叠环楼台,不惟人物富名胜,所至地产皆奇瑰。”《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湖山奇丽说不尽,且复为子陈吾庐。”(《思故山》)陆游写下的一首首赞美故乡的诗篇,与他抒写抗金复国抱负的佳作一样,思想情感同出一源。

《稽山行》作于开禧元年(),是诗人晚年对家乡的一曲颂歌。稽山,即会稽山,主峰在山阴东南。陆游的家在山阴三山,位于有名的镜湖(即鉴湖)之西。这一带属越国故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胜古迹颇多,文化较为发达。这首诗的歌行体形式,描写了山川的壮丽富饶、人民的纯朴风格,凝聚着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炽热感情。

开头四句,总领全篇,慷慨高歌:“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视野开阔,笔力恢宏。巍巍高耸的稽山,浩荡东流的浙水,绵延千里的田野,这就是越王勾践开拓并使之发展繁荣的地方。春秋末期,越王勾践被困会稽山,为吴国所败。此后为报仇复国,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掉了吴国。

这种复国灭仇精神与陆游立志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抱负是相通的。如果说开头四句是全景式的总起,结尾四句是意味深长的收束,那么中间一大段则从四个侧面绘声绘色地展现山阴地区的美好景象。“春雨”以下八句为第一个侧面,写这里是物产富庶之乡。

春雨绵绵,桑树柘树枝繁叶绿,令人联想到蚕肥丝也长;秋风送爽,千里沃野稻谷飘香,自然是丰收在望的景象。这里不仅农桑喜人,副业也很兴旺:“村村作蟹橙,处处起鱼梁”,“般”,今写作“箭”。陆游在《冬日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诗中自注说:“乡人植竹以取蟹,谓之蟹。”这里所谓“植竹”,是编结起来的竹子横插在河道之中,用以拦截回游的螃蟹。

“陵放万头鸭,园覆千啡姜。”陂即池塘。如果说蟹、鱼梁是指静的生产设施,那么池塘中群鸭凫水、园田里姜苗茂盛,则构成了生机盎然的画面。“春礁声如雷,私债逾官仓。”春礁,是木、石制的捣谷去壳工具。“私债”,不少注家认为是“私积”(指私家储粮)之误。年丰粮多,人们欢畅自得地春米,响声如雷。这两句正和“航稻香”前后照应。

“禹庙”四句为第二个侧面,写历史名胜和文化习俗。传说会稽山因禹在此大会诸侯而得名。后人为纪念大禹,在会稽山东南建庙祭祀。兰亭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兰亭集序》而闻名。王羲之曾与友人在兰亭修视(在水边举行祈求免除灾害的一种仪式)、宴饮。

《兰亭集序》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与会者列坐曲水之旁,投觞于水之上流,酒觞停在谁面前,便由谁饮取,称为“曲水流觞”。“空巷看竞渡”,是描写农历五月五日龙舟竞渡的盛况。人们空巷而出全来观看。

“倒社观戏场”,是描写民间演戏时的情景。古代二十五户为社。“倒社”与“空巷”对举,可以理解为互文见义,均指男女老少一齐出动。这四句中用“争”、“共”、“空巷”、“倒社”描写当时的热烈场面,可见作者用词的细致、传神。

接下来第三个侧面,写到杨梅、莼菜和鲈鱼这些当地有名的风味特产。“项里”六句写杨梅。项里在绍兴西南。这里风景优美,盛产杨梅。“流溪曲曲树阴阴,人语烟中觉坞深。”《项里观杨梅》)夏初,杨梅熟了的时候,人们日夜采摘,山路上全是装满杨梅的翠篮,数也数不过来。

这里暗用了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传送鲜荔枝的典故。项里杨梅堪与荔枝比美,因此也要选择上好的疾驰送往京都,达官贵人为享受美味,不惜重金。陆游《项里观杨梅》诗说“山中户户作梅忙,火齐翻珠入帝乡。细织筠笼相映发,华清虚说荔枝筐。”诗人自注说:“乡俗谓选择杨梅为作梅”。“火齐骊珠”是玫瑰色的宝珠,这里形容杨梅玲珑剔透,令人珍爱。

“翠篮”两句和“细织”两句意思相近,可互相参照。“湘湖”以下六句写菜和鲈鱼。羹、鲈脍都是风味佳肴,这一芳一鲜是北方的羊酪等美味无法相比的。《世说新语·识鉴》记载,西晋时吴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来士大夫称思乡和归隐为莼鲈之思。陆游写到家乡独特风味,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镜湖”以下八句,写湖光之美和舟栅之便,这是第四个侧面。镜湖是稽山下的明珠,为东汉时会稽太守马臻所建,自此消除了旱、蝗之灾,所以说“镜湖滴众水,自汉无旱蝗。”滴,水停聚的样子。

诗人接着写了三个画面:湖畔重重楼房、曲栏长廊倒映在激滟湖水中;湖面上舟楫往来,游湖的仕女打着小伞,衣饰时髦;人们居住在街巷里,悠闲自得,直到深夜仍然乐声悠扬。诗人从白天写到夜间,极力表现人们得镜湖之利,过着安定富足、淳料自在的生活,几乎到了理想境界。

最后“我老”四句,交待创作意图,直抒感慨:我这么老了还写这首诗,狂妄地想继承《诗经》的传统,歌颂故乡的风土物华,可惜没有季札那样善评诗歌的人来听,无人理解这里也有决决大国风度。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他到鲁国观乐,当听到《齐风》时说:“美哉!决决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陆游用这个典故作结,总括前面写的称颂之意,把对故乡的赞美推到了极致,加深了诗的含蕴。这里用“老”和“恨”表达了决决大国之风不被理解的惋惜,从中也可以品味出诗人自己报国之志不被理解的寂寞和感慨。这首诗洋洋洒洒共四十句。开头四句雄视千里江山,溯源百代历史,以博大的胸襟、雄浑的基调开始对故乡歌颂;结尾四句,又以绵绵不绝之情,透露续《诗经》之余音,耐人寻味。

中间用三十二句的篇幅,从各个侧面描绘故乡风貌。写法既不同于豪情奔放的感时抒怀,又不同于情趣盎然的生活片断,而是采用赋的手法。“赋者,铺也,铺采搞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在老诗人笔下,山阴的美景风物、特多风味、民俗风情,都给予不厌其详的叙说。读者不论从衣、食、住、行角度,生产、生活、文化角度,抑或从历史、现实的角度,都能对越州山阴有个透彻的了解。本篇赋的特点和效果较为突出。

在写故乡的作品中,陆游留下不少倾诉山阴人民疾苦的诗篇。干旱、水灾、官吏压迫、镜湖泛滥,无不入诗。而《稽山行》则从另一个角度,对故乡进行了满腔热情的讴歌。诗句中“村村”、“处处”、“空巷”、“倒社”等极致词汇联翩出现。

在诗人心目中,故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或者说一切都应该如此美好。这种敷陈其事中的夸张手法,又使本诗蒙上一层理想化色彩。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境况下,作者极力展示“勾践之所荒”的故土有如此决澳大国之风,这不能不令人受到驱敌复国、重整江山的启发和鼓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fengshizx.com/dfsjj/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