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里都是虫子,吃一颗杨梅就会吃进去10条虫子。”
“洗杨梅掉色是因为杨梅被染色了。”
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
一颗杨梅里有10条虫子,是真的吗?
杨梅里确实可能会有小白虫,它们是果蝇的幼虫。这是杨梅的传统栽种中很正常的自然现象。
实际上,杨梅容易生虫跟它自身有很大关系。吃过杨梅的人都知道,杨梅可食部分已经是果实的最外层,外面没有果皮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杨梅的果肉鲜嫩柔软,虫子可以轻易侵入果实中产卵,所以杨梅就很容易生虫。
说到果蝇及其幼虫,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苍蝇和蛆。其实,大部分果蔬上的虫子与平常人们所指的蛆是完全不同的。
人们常说的蛆是腐生在人畜粪便上的,它们有传染疾病的风险。
而果蝇跟苍蝇完全不同,幼虫生来就是吃果肉的,以水果的营养为生,不会携带传染病菌,一般对人体无害。
而且,人体胃液的酸度是可以杀死果蝇幼虫的,就算吃进去,这些幼虫也是被当成蛋白质消化掉,不会在人体内生存或繁殖。
所以,杨梅中的小虫,即使是吃下去,对人体也是没有危害的,完全不用惊慌。这点果蝇幼虫还能给我们补充一点蛋白质呢。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太重口味了,怎么办?
其实处理方法也不麻烦。
吃之前,可以用盐水将杨梅浸泡一下。因为果蝇很怕盐,用凉开水加盐浸泡一下,它们就会从杨梅里跑出来了。
再用水冲洗一下,就可以吃到新鲜可口而且没有虫子的杨梅了。
杨梅都是注胶的吗?
一条“注胶杨梅”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一名女子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于是断言杨梅是注胶的,还提示大家买杨梅要注意。
杨梅搓洗出来的胶状物到底是什么?
还能愉快地吃杨梅吗?
其实,视频中搓洗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什么胶,而是杨梅的果肉。
吃过杨梅的人肯定对它多汁的果肉印象深刻。没错,杨梅果肉的确非常多汁,这是因为杨梅中90%以上都是水分,剩下不到10%才是它的干物质,这其中有膳食纤维、蛋白质和脂肪等,也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由于果实没有外果皮包裹,果肉非常容易被破坏。所以,杨梅很容易被人搓烂。视频中女子捏碎剩下的不是别的,恰恰就是果肉,也就是组织结构被破坏(挤掉水分)后揉在了一起,并不是什么胶。
实际上,杨梅注胶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
由于杨梅没有外果皮的保护,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伤,不容易储存。在杨梅的采摘过程中,农户最需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挤压果实,减少手工操作。
如果给每个杨梅都注胶,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还很容易破坏杨梅,这完全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杨梅注胶”是一条谣言,大家不需要太担心。
洗杨梅掉色,是被染色了吗?
很多人发现,买回家的杨梅在水中一泡,水是红的或深紫色的,特别担心这样的杨梅是染过色的。
其实,这种判断并不靠谱。
我们常见的杨梅,无论是红色还是紫色,都富含水溶性的花青素。
花青素非常容易溶解到水里,只要杨梅熟到一定程度,汁液就很容易流出。一些杨梅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受到磕磕碰碰发生破损也会有汁液溶出来,就会把水染成红色或者深紫色。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一定是因为染色。
总之,杨梅是一种不错的应季水果,而且能吃到的时间特别短,大家还是珍惜时间,好好享受美味吧。
划重点
杨梅中的虫子通常是果蝇,虽然感觉有点恶心,但是并没有食用风险。
“杨梅注胶”视频中洗出的东西其实是杨梅的果肉。
“杨梅注胶”容易造成杨梅破坏,不耐储存,得不偿失。因此“杨梅注胶”是一条谣言。
清洗杨梅掉色其实是其中所含的天然色素——花青素溶于水中,属于正常现象,染色的可能性极低。(阮光锋)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5.dafengshizx.com/dfsjj/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