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山里面的野果,你都吃过吗

发布时间:2022/8/22 20:19:36 

这里列举都是小时候吃过的野果,坐标幕阜山区,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板栗

板栗:多见于山地,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钾、锌、铁。果实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刺,外层刺没有裂开前,里面的果实呈白色状,亦可食用;九十月份成熟后外层刺裂开,此时果实呈黑色,会自动掉落,直接在树下拾起即可;果实可生食,也可炒熟,最喜欢用来煲汤,鲜美无比。

茶耳

茶耳:茶耳是生长在油茶树上的一种叶子,叶子的一种变异体;但是可食用,有些较薄微红,吃起来带点涩有点酸,有的较厚偏白,吃起来微甜,松脆,爽口,饱含植物氨基酸。这个是小时候最常见的野味了。

茶泡

茶泡:茶树上一种变异茶花的果子,茶泡最开始味道淡甜微苦,有涩味,成长到一定程度,表面蜕一层薄皮,表面为蜕皮之后乳白色时苦涩味会淡化很多,甚至消退,此时口感最佳,后期变枯,慢慢的出黑斑,不易保存,时间长了会开始变质而不适合食用。和茶耳一样是最常见的野味。

刺泡

刺泡:通常为有刺的灌木,主要长在山上,果实入药为“覆盆子”,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采摘需要当心,这种灌木刺多,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指。

地稔

地稔:地菍是一种集药用、观赏和保健于一体的优良地被植物,地稔果实为球状浆果,每年7-9月份分批成熟,成熟的果实外皮深紫色,果肉酸甜呈红色,味道还不错,吃完后舌头、嘴唇全是黑的。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小时候一直以为这是蓝莓(见笑了)

拐枣

拐枣:又名鸡爪子,可食用部分是果柄,果实反而不能食用。其味甘甜而略带涩,经霜之后,涩味尽去,其味尤其甘美。有清热利尿、祛风通络、解酒毒、止渴除烦的功效。

金樱子

金樱子:或叫鸡咬陀、鸡鸭陀,蔷薇科植物金樱子植物的果实。有刺,需把外面的刺刮掉,剖开,再把里面的籽和毛抠干净来吃。秋季成熟,味甜。可以泡酒,也可以制药。

毛栗

毛栗:网上很多人说毛栗就是板栗的另一种称呼,也就是同一物种。这个我不敢苟同,因为小时候都会和同伴一起上山“打毛栗”卖钱,所以对毛栗还是很清楚的。虽然外观和板栗一样,但植本基本不会超过一米高,果实个头要小很多,挂果很密,这些和板栗都有很大区别。

矛莓

矛莓:一种茅莓,也都叫萢,一般长在田埂上或池塘边;有些黄色的常有酒味,称之为酒浸萢,没有三月萢甜,吃起来有酸味。

桑葚

桑葚:桑树的果实。味道酸酸甜甜,水分多,吃桑果会弄得嘴巴、舌头和手面上黑红黑红的,用水都很难洗干净,其实有种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桑叶搓洗,非常容易去掉!

蛇莓

蛇莓:传说中的蛇萢,是不能吃的,以前家里的菜地和厕所旁边长了很多,主要长在草地上。听家里大人们说,这种萢会有毒蛇在上面吐口水的,有毒不能吃,走路都小心翼翼绕着走,后来才知道,这是蛇莓,可以吃!遗憾中还是有点不敢吃……其实可以吃!

酸枣

酸枣:俗称“流涕枣”,果核与果皮间有较薄白色果肉可食用,果肉酸中带甜,靠果核处酸,感黏滑黏稠状(鼻涕果)。果核的顶端有五小孔(五眼果、四眼果),核坚硬。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成熟时黄色,长2.5-3厘米,径约2厘米,果核长2-2.5厘米,径1.2-1.5厘米,顶端具5个小孔。

乌泡

乌泡:通常为有刺的灌木结的黑色的果子,味道非常甜,小时候最喜爱的野果之一。

无花果

无花果:果实呈球根状,尾部有一小孔,花粉由黄蜂传播。又名阿驲,无花果除鲜食、药用外,还可加工制干等。对无花果影响最深,当时闻着气味感觉很难受,最后在伙伴的建议下捏着鼻子吃了一个,味道那叫一个绝,从此喜欢上了这种味道。

杨梅

杨梅: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杨梅果肉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酱、蜜饯等,还可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我们那里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泡杨梅酒。

野梨

野梨:野梨,又叫棠梨子、狗屎梨。学名杜梨、棠梨。秋季成熟。看上去有点像梨子,不过果实很小,成熟的果子吃起来软而甜,没成熟的果子是又酸又涩的,但可以泡糖水或者泡成果酒,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止痢、止咳作用。

野山楂

山楂:又叫野石榴,蔷薇科植物山楂(或变种山里红)的果实。冰糖葫芦就是用它做的,不过野山楂果小皮薄一些,味道酸甜,不错的野果……

野生猕猴桃

猕猴桃:也叫“奇异果”,野生的比较小;刚采摘是果肉坚硬苦涩,这个时候奶奶都会把刚采摘的猕猴桃掩埋到稻谷堆里,一两天后猕猴桃果肉变得松软,味道也有变得甘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fengshizx.com/dfstc/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