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黄岩杨梅、蜜桔种植面积太小了,成不了规模效应。黄岩蜜橘还有遗留的品牌效应,而黄岩杨梅尤其是东魁杨梅宣传得晚,错过了时机,不过黄岩是“中国优质杨梅之乡”,看着有点山寨。
其实黄岩的各种水果产量都不小了,想想涌泉蜜桔,塘栖枇杷,枫桥香榧,宣平莲子之类的浙江特产。人家仅仅都是以镇为单位的地方土特产。一个镇的面积怎么能比得上一个县的面积呢,即使所有土地都种上了当地的名优特产,也没多少产量吧,怎么抵得上黄岩一个县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产呢!你看看最佩服的还数苏州东山镇,一个小小的湖中岛,出名的物产就有东山白玉枇杷,东山蜜桔,东山碧螺春等等。如果按网友所说,这么点地方产量不值一提,更不会出名,没有规模效应。
网上搜索一番,黄岩蜜桔年产量是6.5万吨相当于斤,如果每户家庭买十斤,就可以保障万人口的消费量(一户按三口之家计算)。如果十户人家当中有一户人家喜欢吃桔子,并且认准黄岩蜜桔,就能覆盖近4亿的人群了,可以覆盖大半个神州了,放在国外就是数个大国了。在大街上,即使是顶级的服装品牌也做不到如此覆盖率。
小时候,我们家的桔子产量都有上万斤,其中一棵最大的桔树就有上千斤产量,要拉两趟手推车才能回部运回家。可以说我家的桔子就可以供应一千户人家的需求,覆盖一座小型城镇了。所以,黄岩的杨梅、蜜桔产量其实已经不低了。更有黄岩的枇杷产量还曾经排名全国第一位。
黄岩如今的枇杷产量是1.5万吨,苏州东山枇杷1万吨。黄岩蜜桔产量6.5万吨,东山蜜桔产量吨。黄岩杨梅产量3.43万吨,慈溪杨梅产量才1万吨。此外,杨梅著名产区余姚2.6万吨,兰溪1.5万吨,舟山更少,他们名气感觉都不小,每个县市的本地人也疯狂为自己家乡宣传呐喊打call。所以我们黄岩人是不是也一样可以。产量规模都已经具备,所缺的仅是重振知名度的问题了。
甚至黄岩没名气的茶叶一年也有60吨,西湖龙井也才吨。可以说,黄岩出产的各种作物产量都不低,关键还是看怎么宣传,怎么把控,怎么带动名气提升、地方增效、种植户增收。不然越种越亏,越亏越没信心越没名气,品质也越下降,沦为不入流。
仙居杨梅产量比黄岩高,但是他们早已取得了“仙梅”的品牌效应,而且最出名的就是始祖地为黄岩的东魁杨梅品种。涌泉蜜桔也比黄岩产量高,因为涌泉桔子名气大,价格高,销量好,涌泉农民不光把涌泉的大小山头都种满了无核桔,甚至周边乡镇的山地也都被涌泉的种植户承包下来种蜜桔了。这些都是正向反馈。
发展名优特产,不光让本地种植户农民增收,增加工作岗位拉动就业,还可以宣传地方,起到对外窗口形象作用,带动地方知名度,比起什么建机场之类的投资小见效快宣传成绩好。所以,关键不在于黄岩的各种水果产量高低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精品化,如何扩大知名度,让农民增收增效的问题?
黄岩其实是正宗的水果之乡,瓜果王国。四季瓜果绵迭,渔米桔乡黄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fengshizx.com/dfstc/297.html